在各種鼻炎、咽炎、扁桃體炎患者中,由於鼻咽炎性滲出、分泌物增多、粘膜腫脹,咽鼓管不能正常開放。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腔,中耳腔內的氣體逐漸被粘膜吸收形成負壓。它會引起鼓膜內陷和病變。粘膜充血、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漏在鼓室內形成中耳積液,影響聲音傳遞系統的正常傳導,造成聽力損失。
當鼻炎和咽炎反複發生時,鼻腔內的細菌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聲音傳遞障礙。對於兒童來說,由於咽鼓管還處於發育階段,比成人短、平、寬,咽口位置也比較低,容易患中耳炎。鼻中隔偏曲的原因多為鼻外傷或鼻發育不良。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為鼻塞、頭痛、鼻出血等症狀,也有部分人出現鼻竇炎症狀。如果常年性或季節性變應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或哮喘合並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矯正後症狀會有所緩解。
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是耳鼻咽喉科常用的手術方式。目前,許多醫院開始采用鼻內窺鏡下微創手術矯正鼻中隔偏曲,雙下鼻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術後鼻通氣明顯改善,該方法對變應性鼻炎患者也有效。建議大家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通過規范治療徹底解決鼻腔通氣帶來的問題。
鼻竇炎的主要症狀是通氣不足,因此鼻竇炎的治療應以1%麻黃素或滴鼻劑等膜收縮劑為主,聯合0.15%小檗堿或0.5%氯黴素進行鼻腔抗炎,並以每天維持通氣次數為標准。如果用藥後不能維持通氣,則需要手術治療,如鼻甲切除或電灼術。鼻竇炎是副鼻竇的化膿性炎症,主要由化膿性鼻炎和頭痛引起。除使用鼻粘膜收縮劑外,還應使用抗生素來消除副鼻竇或上頜竇穿刺的細菌感染。如有必要,應進行鼻竇根治性手術。在鼻竇根治術中,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可以在良好的內窺鏡照射下徹底清除病變,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的正常粘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目前,內窺鏡非手術微創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相關鏈接
相關文章: